從型號選擇到操作技巧:Roboz止血鉗全場景應用指南
一、型號選擇:精準匹配手術需求
Roboz止血鉗產品線覆蓋直形、彎形、有齒、無齒及無損傷等多種類型,需根據手術部位、組織類型及操作精度進行選擇:
按手術部位選擇
深部組織止血:優先選用彎形止血鉗(如RS-7114系列),其細長鉗頭可深入狹窄區域,避免損傷周圍組織。
淺表組織止血:直形止血鉗(如RS-8000系列)更易操控,適用于皮下或淺層血管夾閉。
精細操作:蚊式止血鉗(鉗頭細小)適用于眼科、神經外科等微小血管處理。
按組織類型選擇
血管止血:無損傷止血鉗(齒痕細短)可阻斷血流同時防止血管壁損傷,適用于靜脈或動脈夾閉。
堅韌組織止血:有齒止血鉗通過前端齒紋增強夾持力,避免滑脫,適用于腸系膜、大網膜等易滑脫組織。
按操作精度選擇
大型手術:RS-8000系列鉗口寬大,夾持力強,適合快速控制大面積出血。
微創手術:細長型止血鉗配合腔鏡使用,實現精準止血且減少創傷。
二、操作技巧:規范流程確保安全
握持方式
標準握法:拇指與食指插入一環,中指與無名指抵住另一環,通過輕微對頂控制鉗口開合。
松鉗技巧:用拇指和食指持一環,中指和無名指堵住另一環,輕壓對側環口緩慢松開,避免組織撕裂。
止血操作要點
精準夾閉:鉗口與組織垂直,一次性夾住出血點,避免反復操作帶入健康組織。
力度控制:僅扣上一、二齒,防止過度夾持導致組織壞死;血管粗大時需單獨游離結扎。
輔助固定:深部止血可結合縫合技術或多個止血鉗聯合使用,增強穩定性。
特殊場景應用
腹腔鏡手術:選擇細長型止血鉗,配合顯微操作完成狹窄空間內的止血。
動物實驗:根據動物體型調整型號,避免過度夾持損傷組織;使用防護套管隔離非目標區域。
急診急救:便攜式止血鉗可快速控制外傷出血,為后續治療爭取時間。
三、維護保養:延長器械壽命
清潔與消毒
高壓蒸汽滅菌:121℃下保持15-20分鐘,徹底殺滅微生物。
酒精浸泡:75%酒精浸泡至少1小時,再用酒精棉球擦拭表面。
防銹處理:使用后及時清潔并涂抹防銹油,避免長期暴露于潮濕環境。
定期檢查
鉗口磨損:檢查齒痕是否清晰,磨損嚴重需更換以防止夾持滑脫。
扣鎖靈活性:測試扣鎖是否失靈,防止術中自動松開引發出血。
存放要求:存放于無菌柜內,避免與尖銳物品混放導致表面劃傷。
故障處理
鉗口不吻合:立即停止使用,聯系供應商檢修或更換。
扣鎖變形:檢查消毒流程是否合規,必要時進行專業維修。
四、Roboz止血鉗全場景應用案例
膽囊切除術:無損傷止血鉗夾閉膽囊動脈,減少組織損傷并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。
骨科手術:彎形止血鉗深入深部組織止血,提高手術效率。
細胞培養:止血鉗分離組織,避免剪刀等銳器損傷細胞結構。
急診現場:便攜式止血鉗快速控制肢體出血,為患者爭取黃金救治時間。
- 上一篇:沒有了
- 下一篇:規范清洗Roboz咬骨鉗是實現無菌的核心保障